响石潭 给我留言 | 地图 | 日志 | 帮助
中医学习
猪苓的功效与作用
来源:响石潭 日期:2010-02-05 09:49:40 标签:中药
  猪苓是临床常用的中药,能够利尿渗湿。临床常用于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脚气,泄泻,淋、浊,带下等等。下面响石潭详细说一下猪苓的功效与作用。
 
 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(Pers.)Fries的干燥菌核。寄生于桦树、枫树、柞树的根上。主产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云南等地。春秋二季采挖,去泥沙,晒干。切片入药,生用。
 
  【药性】甘、淡,平。归肾、膀胱经。 

  【功效】利水渗湿。 

  【应用】水肿,小便不利,泄泻。本品甘淡渗泄,利水作用较强,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,单味应用即可取效。如(《子母秘录》)治妊娠从脚至腹肿,小便不利,及(《杨氏产乳方》)治通身肿满,小便不利,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未,热水调服以治;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、小便不利,常与泽泻、茯苓、白术等同用,如四苓散(《明医指掌》);治肠胃寒湿,濡泻无度,常与肉豆蔻黄柏同用,如猪苓丸(《圣济总录》)。猪苓药性沉降,入肾、膀胱经,善通利水道,配生地、滑石木通等,治热淋,小便不通,淋沥涩痛,如十味导赤汤(《医宗金鉴》)。 

 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12g。 

  【鉴别用药】猪苓与茯苓:均利水消肿,渗湿,用治水肿,小便不利等证。然猪苓利水作用较强,无补益之功。而茯苓性平和,能补能利,既善渗泄水湿,又能健脾宁心。 

  【古籍摘要】 

  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痎疟、解毒……利水道。” 

  2.《本草纲目》:“开腠理,治淋、肿、脚气,白浊,带下,妊娠子淋,胎肿,小便不利。”并谓“开腠理,利小便,与茯苓同功。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。” 

  【现代研究】 

  1.化学成分:本品含猪苓葡聚糖Ⅰ、甾类化合物、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、粗蛋白等。 

  2.药理作用:其利尿机制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所致。猪苓多糖有抗肿瘤、防治肝炎的作用。猪苓水及醇提取物分别有促进免疫及抗菌作用。
 
  【选方】
 
  ①治脉浮发热,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:猪苓(去皮)、茯苓、泽泻阿胶滑石(碎)各一两。上五味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,去滓,纳阿胶烊消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猪苓汤)

  ②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,小便不利,微渴引饮:猪苓五两,末,以熟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子母秘录》)

  ③治痃疟不分新久:猪苓一两,茯苓五钱,柴胡四钱,半夏三钱,甘草一钱,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。水三碗,煎一碗。未发前服,渣再煎,发后服。(《方脉家宝》)

  ④治肠胃寒湿,濡泻无度,嗜卧不食:猪苓(去黑皮)半两,肉豆蔻(去壳,炮)二枚,黄柏(去粗皮,炙)一分。上三味捣罗为末,米饮和丸,如绿豆大,每服十丸,食前熟水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猪苓丸)

  ⑤治子淋:猪苓五两。捣筛,以白汤三合,和方寸匕为一服,渐至二匕,日三夜二,尽,不瘥,宜转下之,服甘遂散。(《小品方》)

  ⑥治年壮气盛,梦遗白浊:半夏一两,猪苓一两。上半夏锉如豆大,猪苓为末。先将半夏炒令黄色,不令焦,地上去火毒半日,取半夏为末;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,如桐子大,更用余猪苓末拌丸,使干,入不油砂瓶中养之。每服四十丸,空心温酒盐汤下,于申未间冷酒下。(《济生方》猪苓丸)

  ⑦治呕吐而病在膈上,思水者:猪苓、茯苓、白术各等分。上三味,杵为散,饮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猪苓散)

  ⑧伤寒口渴。用猪苓、茯苓、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,加水四升,煮成二升。每服七合。一天服三次。此方名"猪苓汤"。

©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▪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